三地一盘棋,十载宏图起。2013年5月,谱写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京津“双城记”成为北京、天津两座城市的发展新方向;2014年2月,京津冀协同发展被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自此,京畿大地日新月异,一幅宏伟蓝图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自谋划、部署和推动下,在三地的携手并进、躬身实干中渐渐变成了实景。
天津滨海机场外景
作为“新中国民航的摇篮”,天津机场是新中国民航事业艰难创始、伟大开拓的亲历者,见证者,在这片具有红色基因的土地上,天津滨海机场人乘着东风阔步前行,一鼓作气地写下了先行先试、勇于突破的协同篇章。
10年来,天津滨海机场在民航局,天津市委、市政府和首都机场集团公司的领导支持下,围绕自身在京津冀机场群中区域枢纽机场和中国国际航空物流中心的定位,大力提升综合保障能力,承接北京两场溢出需求,为旅客提供空铁联运等多项服务,提升货运保障能力,推动空海两港深度融合,加快了京津冀世界级机场群的建设步伐。
加快发展 助力世界级机场群建设
“十几年前,我到外地出差一般都是坐火车。后来天津机场的航线多了起来,也有了直达的地铁,坐飞机出行比以前方便多了。”作为经常从天津滨海机场出行的旅客,齐女士对这里的快速发展深有感触。
从前,旅客吞吐量与天津直辖市的地位不匹配。2019年,天津滨海机场旅客吞吐量已增加到2381.4万人次,增速一路领跑全国干线机场。
旅客吞吐量的跃升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持续开拓发展的成效。根据《推进京津冀民航协同发展实施意见》,在承接北京两场溢出航班的同时,天津机场重点发展国内中转航线、周边国际旅游航线等,适度发展中远程国际航线。天津滨海机场全力配合首都机场集团做好京津冀区域时刻资源一体化管理和使用,确保京津冀三地四场共同发展,并持续推动航企加大运力投入力度,优化机型结构,进一步完善航线网络,丰富国际客运航线航班,持续推动国内“干支通”航线网络建设。2023年,天津滨海机场抓住群众出行需求旺盛的机遇,新开、加密国内和国际航线航班,执飞航线达到174条,旅客吞吐量达1847万人次。
随着天津机场2号航站楼、地下交通中心启用,旅客可以乘坐地铁2号线直达T2航站楼地下交通中心。实现了航空、地铁、公交、出租等多种交通方式便捷换乘,机场综合交通发展得到了极大完善。天津机场长途客运站、异地城市候机楼的设立,也让旅客可以更加方便快捷地中转抵离。
繁忙的天津滨海机场
记者了解到,按照现有服务保障资源情况,天津滨海机场能满足3000万人次~3500万人次旅客保障需求。为了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提高天津滨海机场综合保障能力,实现“一中心两枢纽”(中国国际航空物流中心、区域航空枢纽和国家综合交通枢纽)战略定位,天津滨海机场目前正在加紧推进三期改扩建工程。
“三期改扩建工程将按照满足2030年旅客吞吐量55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00万吨的需求,新建40万平方米的3号航站楼。”天津滨海机场相关负责人介绍道,“届时,京滨铁路、京津城际机场线和地铁Z2线、M2线东延、Z1支线等轨道交通将在机场汇集,实现机场与轨道交通无缝接驳,让机场建设加速‘起飞’,更好满足旅客旺盛的出行需求。”
延伸服务 大力发展空铁联运产品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深入推进,交通一体化给越来越多的旅客带来了便利。以北京、天津为交通枢纽,贯通河北各地市的全国性高速铁路网已基本建成,京津冀地区“1小时交通圈”初具规模。
2014年,天津滨海机场推出空铁联运服务,旅客从北京南站到天津滨海机场2号航站楼最短仅需要63分钟。如今,“轨道交通+航空运输”的联运模式已经成为广大京津冀旅客的重要出行方式。
“飞北京的航班不是时间不对,就是价格太高”“北京机场离我要去的地方远”“两地之间买不到高铁票,坐普通火车又太累”……很多旅客在出行前都遇到过这样的困扰,这时不妨选择京津空铁联运,眼前的难题便可迎刃而解。
天津滨海机场多举措真情服务旅客
除北京地区外,天津滨海机场对周边地区的延伸服务也朝着全方位、立体化的方向推进。天津滨海机场陆续推出空巴联运、空海联运等多式联运产品,让老百姓在出行时感受到方便和实惠。目前,天津机场的城市候机楼(厅)覆盖了京津冀鲁四省市,旅客可以在其中办理值机手续,查询实时航班信息,再通过长途巴士或“高铁+地铁”等交通方式至天津机场出行。
此外,天津滨海机场还借助携程、同程等OTA(在线旅行社)平台以及东航、国航等航空公司App,让旅客通过航企App购买铁路客票。进一步强化空铁联运。
这些举措的落实,持续快速提升机场的异地接驳能力,扩大客运辐射范围,高质量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在地面交通1.5小时行程内,天津滨海机场覆盖北京、天津、河北等地区,可为近7000万人口提供航空服务。
另外,天津滨海机场不断丰富中转联程服务产品,积极优化中转流程。2020年,天津滨海机场推出了“经津乐道·畅行无忧”中转服务,在为中转旅客提供免二次安检、免费正餐、隔夜中转免费住宿等服务的基础上,持续扩大中转服务范围,让贴心的出行服务惠及更多旅客。机场还在2号航站楼增设行李提取区中转厅,为不同需求的旅客提供差异化服务,提高中转效率。
明确定位 打造中国国际航空物流中心
今年1月15日,一架载着9余吨葵花籽的全货机从内蒙古巴彦淖尔飞往天津。抵达天津滨海机场后,这批货物又被运往天津港港口,最终到达目的地台湾高雄。这种空海联运的货运方式充分发挥天津空港、海港功能优势,实现了高效一体化物流服务,不断促进空海两港物流的高质量发展。
“十三五”时期,天津滨海机场加快提升航空货运发展水平,基本建成了区域枢纽机场和中国国际航空物流中心,推动区域民航实现新发展、新突破。
“打造中国国际航空物流中心是国家赋予天津机场的定位,是我们区别于京津冀其他机场的根本特征,也是我们的优势所在。以物流中心建设为载体,着力发展航空货运,是天津机场错位发展的关键。”天津滨海机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2016年,天津滨海机场推动天津货运航空成立并正式运营,开工建设航空物流园区大通关基地,积极改善通关环境,优化货物种类。目前,天津滨海机场已具备进口冰鲜水产品、苗木、药品、进口水果、食用活体水生动物5项指定口岸功能。2019年,冰鲜水产品进口货量同比增长213%,药品进口货量同比增长146.3%。
天津滨海机场努力打造中国国际航空物流中心
在探索货运发展新模式的过程中,天津滨海机场将原货运公司重组为天津滨海国际航空物流有限公司,建立营销、保障等业务一体化的运营机制,争取逐步实现全方位、链条式的货运服务,发挥竞争优势;分别与天津港集团和中国邮政集团签署了深化战略合作协议,重新恢复货运销售业务,打造“经津e购”电子商务品牌:优化航空快件经营模式。全力推动天津滨海机场成为中性电子运单首批试点机场。自2023年以来,天津加快区域枢纽机场和中国国际航空物流中心建设,在航空物流领域更好发挥天津空港口岸功能优势和综合交通配套支撑优势,促进航空体系更加契合产业发展,做到与区域产业相互带动、良性发展。
积极完善货运航线网络是天津滨海机场的又一个发展重点。在航线布局方面,逐步构建起全货机与客机腹舱互为补充,国内和地区通航主要货运枢纽,国际连接东北亚、东南亚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覆盖北美和欧洲的货运航线网络。同时,不断促进货运多式联运发展,大力发展货物空空中转和通程业务;推动空海两港深度融合,加强与天津港的战略协作,在营销、策划、联运、保障等方面与邮政、顺丰、京东等企业开展多方位合作,共同开展大通关基地业务。推动跨境电商与快件业务快速增长;与艾派克斯、中远、中外运等就包机、联运产品以及延伸服务开展全面合作。
当前,天津滨海机场已打下承担区域枢纽机场、中国国际航空物流中心功能的坚实基础。充分发挥机场的枢纽作用和辐射效应,正进一步提升机场通达性,发挥机场资源优势和集群效应,有力支撑京津冀机场群建设。
在今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天津视察指导工作,希望天津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战略牵引,勇担使命、开拓进取。语重心长的话语承载着国家的股股厚望和时代的声声召唤,也对天津滨海机场的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十年已过,未来已来。站在新的起点上,天津滨海机场将全力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打造差异化航线结构,深化联运服务产品支撑,建设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实现天津滨海机场高质量发展,助力京津冀世界级机场群建设。
天津滨海机场全力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
民航协同发展是交通一体化的重要抓手,而交通一体化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先行官”。只有继续树牢“一盘棋”思想,迈出坚定前行的步伐,才能更好地在大战略中展现天津民航作为、贡献天津民航力量。十年协同发展的恢宏画卷已经绘就,也昭示着京畿大地更加蓬勃兴盛的美好未来。